一、強化技術創新與應用能力。
探索工業化生產。從長遠來看,工業化生產相對傳統生產建造方式,在質量、效率、成本及節能減排等方面都更具優勢。機電施工安裝企業需要具備工業化生產思維,發展機電工程的構配件、制品并形成具備規模的工廠預制體系,重點打造裝配式設計+施工的管理標準、技術標準及作業標準,將大量施工作業從施工現場轉移到工廠,同時提升施工現場的機械使用率,減少繁重、復雜的手工勞動和施工現場作業,最終提升整體經濟效益。
二、強化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。
機電施工安裝行業屬于建筑行業中技術含量偏高的細分行業,機電施工安裝企業必須保證持續的科技投入與人員配置,其技術突破依賴創新,按熊彼特的創新理論,“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,但必須產生出新的經濟價值”,故新技術應用與創效更為重要。創新管理方面,企業應大力倡導創新理念,健全創新機制,組織創新成果的轉化,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企業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,結合專業領域做好技術儲備,在工程總承包、新材料、綠色技術、智能安裝等方面培育自有核心技術,用技術支撐降本增效。
三、完善生產資源儲備。
現階段,優質生產資源尤其是勞務資源相對緊缺,且機電施工安裝行業對勞務班組的技能要求更高,民工荒將成為行業普遍現象,短期內,行業勞動密集型屬性難以改變,部分企業已開始著手培育一批自有產業工人隊伍,兜兜轉轉一圈下來,仿佛又回到了建筑企業最初的樣子,其實,對于專業化建筑公司,往大是做平臺,往小是做被平臺整合的資源,但平臺畢竟在少數,當某類資源具有足夠的溢價時,能成為被整合的資源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,因此,對中小安裝企業,也無需抗拒為大型承包商做分包。
四、強化內部精細化管理能力。
安裝行業粗放的生產方式決定了“跑冒滴漏”現象凸顯,而項目管理的首要目標是補缺、堵漏,保證底線,進階目標才是提升管理效率,企業應基于項目管理全周期,結合企業發展階段及管理水平,構建覆蓋全過程、全要素的適應性管理體系,重點控制關鍵過程、特殊過程或對技術質量要求較高的過程,采取事前控制、事中控制、事后控制,從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境各因素進行監督,逐步推進項目管理的規范化、標準化、精細化。
愿機電安裝企業,或從市場拓展,或從內部管理,或從技術創新,結合自身問題尋找到提升之道。